謝謝公關 Florence 的邀請,朕上星期出席了一頓名為「星級薯宴」的媒體聚會。
是次飯局地點頗特別,是黃竹坑一間上樓的私房菜「 CulinArt」。一踏入會場, 已看到四周都是色彩繽紛的美國薯仔,紫皮、紅皮、白皮、褐皮、 拇指型,外型醒目之餘也一改薯仔給人「滿身泥土」的形象。
於獅子山下土生土長,相信很多人也與朕一樣,都是自小吃家裡的「 薯仔炆雞翼」、「番茄薯仔滾排骨湯」長大;出外据扒喜愛跟「 薯菜」;間中也會大吃一頓「治療系代表」- 老麥薯條 (加大裝唔該 !) 來為自己打打氣。
薯類食品給人的感覺是很容易致肥;當日「美國馬鈴薯協會」 的代表 Sarah Mahler 就分享了一些薯仔的冷知識。
原來一個中型薯仔只有 110 cal,而且不含脂肪, 令人誤解薯仔為致肥是因為烹調過程中多是用煎炸或混入牛油所致。 薯仔本是無罪的!
是日菜單是由大廚 Stanley Wong 設計,全都巧妙地用了美國薯仔入饌, 味道搭配之餘吃後也是完全沒有令人滯膩的感覺,值得一讚。當日 Stanley 也即場示範了數款簡易的薯仔菜式。
先來吃自家製的麵包及芝士欖油。
「Potato-crusted Diver Scallops, Cauliflower Couscous and Pea Sprout Salad」
椰菜花也改了頭換了面,以丸子的造型示人, 不論外觀與味道也給人很清新的感覺。
驚喜同樣來自用薯仔做成的糰子,比用麵粉做的 pasta 多添一份香氣。
「Black Garlic and Potato Soup, Smoked Salmon」
用薯仔煮西湯,一般都是配上大蒜,是次大廚就巧妙地用上黑蒜, 令配搭更特別。黑蒜是近排人氣急升的食物, 它有益之餘吃下去是有軟軟糯糯的感覺,完全不辣不嗆口。
湯的味道像法式洋蔥湯,好喝之餘薯仔也令湯的質地更濃稠, 就算沒有下芝士也有軟綿綿的感覺,我個人就很喜歡。
「Seared Blue Eye Cod with Spiced Nuts Crust, Mushroom Broth and Potato Gnocchi」
主菜二選一。本人選了 blue eye cod,聽說是一種甚罕有的魚。一看賣相,朕立刻想起了「 豆鬆魚」!Stanley 將魚肉處理得極好,肉質是吃得出的嫩活,豆鬆換上果仁鬆, 口感完全不油膩,這點也令它比「豆鬆魚」更出色。
「Slow-cooked Free Range Chicken, Apricot and Olives, Potato-Zucchini Rosti」
另一主菜是「慢煮走地雞」,沒有試吃。這是 Now 導演幫忙拍的照片,看上去是蠻精緻,拇指薯仔片也很討人喜愛。 Good take !
是日朕剛好坐在「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農業貿易處代表」Chris 的鄰座,閒聊中了解到他們機構主力是推廣美國各樣的農產品, 例如粟米 、薯仔、水果、葡萄酒等。對於美國紅酒,這個我是大力支持的; 記得朕多年前曾到過加州 Nappa Valley ,那裡天然的環境孕育出優質葡萄,百多元港幣已買到一支質素佳、 又有不同單寧、果味、厚度選擇的紅酒。不過也難怪大家在 new world wine 中較忽視美國酒,因為很多質素佳的美國酒都是留在國內「內需」 而不出口。或許 Chris 可考慮搳愛多點出口美酒,讓大家多嚐口福。
「Potato and Bread Pudding, Snickers Ice-cream and Pineapple Satay」
到了大眾期待的甜品時間,亮點絕對是那個雪糕, 因為它是將一排排的零食「Snickers」朱古力打碎而做成! 將雪糕混上麵包薯仔布丁同吃,甜度剛剛好, 也不得不佩服廚師那份心思。
聚會的最後大廚還大派自家製的 Chocolate Brownie,是很鬆軟的那種 (比較似 muffin),吃後是超滿足。
是日除了飽嚐美食外,也與其他新舊相識的 food bloggers 大喝大笑。下次再來個 blogger 飯局,走唔甩啦!
伸延閲讀:
「美國馬鈴薯協會」www.potatoesusa-hongkong.com
「CulinArt」
香港仔黃竹坑道40號貴寶工業大廈22樓B室
電話:6799 7558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