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菜式 ‧ 印尼菜」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菜式 ‧ 印尼菜」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8月8日星期六

《在港遊走世界 - 東南亞》越式米紙素卷 - Mint & Basil


現在大家都未能去旅遊,唯有味蕾行先。話說小弟住在大嶼山,平日若Home Office 或留在家的日子,中午唔自己煮一係就附近食,一係就買外賣回家。



2016年2月28日星期日

2016-02-29 有發生過 - 二月號


話咁快就到月尾,四年一度的2月29日,我有 friend 是29號生日,在此說聲 Happy Birthday 及睇咗當食咗的綠茶蛋糕,四年一度冇乜幾可 XDDD 


2014年5月28日星期三

2014-05-28 拍攝的背後 - 印尼餐廳1968


繼續分享拍攝的樂趣!第三集為 NOW 101主持的飲食節目「食 GUIDE」上週出街了,我們到了有四十多年歷史的「印尼餐廳1968」。




這次我的拍檔,仍是靚女主播阿旦,埋位後立即化妝,多謝阿 Moon 幫我遮蓋了那個大眼袋!





其實每次主持節目, NOW 都會為我準備好衣服,這次導演看見了我自己穿來的恤衫,說了一句:「幾好睇呀,唔使換衫都得!」我有點兒開心的感覺呢 ^^





節目先為大家介紹沙嗲,印尼的沙嗲,最着重的就是那個醬汁,可說是整碟菜的靈魂。傳統的印尼沙嗲味道非常濃郁,所以廚房師傅就稍為就了香港人的口味,將濃度及香度微調,令味道更適合港人的口味。




雞肉沙嗲 / 羊肉沙嗲 / 牛柳沙嗲 / 牛筋沙嗲




如果說沙嗲是印尼的街頭食品,那麼「巴東牛肉就是用來宴客的菜色。要做好一到巴東牛肉,最重要是將牛肉的肉質炆得軟淋,醬汁有層次感。



另外印尼人喜歡吃「黃羌雜錦飯」,當地人會將加多加多沙律、巴東牛肉等等混在黃羌飯來一同吃,這就是當地最正宗的吃飯。





很多印尼人本身是回教徒,都是不喝酒的,我自己不是回教徒,我就喜歡用酸味較重的酒來陪襯印尼食品,如這次拍攝的 Rosé,以減輕菜式的油膩度,我和阿旦都覺得很夾呢。



2013年4月15日星期一

2013-04-16 金話莓系列 (六) 好難吃的印尼1968


吃過好吃的多,難吃的也堆積了好一堆,「金話莓」系列是時候重出漿糊了。。。今次不幸摘到「金話莓」殊榮的就是「印尼餐廳1968」。




對上一次到此人氣餐廳吃印尼菜該有三數年前,那時還是在銅鑼灣禮頓道舊舖,一道「串燒沙嗲」鄙人是覺得好吃得驚為天人,肉質鬆軟,調味惹味亦甚有自家特色,加上 stylish 的裝潢,令我對東南亞料理徹底地改觀。


此店現已搬到中環的「L Place」,近水流台,怎能不去重溫一下滋味印尼菜的溫柔呢?


晚飯當日正好是星期五的晚上約 7時,出奇地全場的「吉」枱甚多,覺得奇怪之餘也不禁心裡發毛。。。


「加多加多花生醬沙律」$68


2012年10月20日星期六

2012-10-20 油畫 x 特色印尼菜 @ So Bali


「So Bali」位於蘇豪伊利近街,吃正宗由印尼師傅主理的印尼特色菜,開業一年多。


餐廳其中一個特色就是油畫處處,有不少更是 artists 的作品,例如江欣燕、林志美等等。




能跟朋友邊吃邊喝邊欣賞油畫,不是一件很美麗的賞心樂事嗎?





「加多加多沙律 Gado Gado」$78

2012年7月13日星期五

2012-07-13 龍少爺語文教室 (五) - Bali Lili Restaurant



各位同學早晨,久違了的「龍少爺語文教室」又出場了!今日教大家的是印尼文 -「Lilit」,稍後分解。。。

說真,星期五想在尖沙咀覓食,有時的確頗令人頭疼,不是人滿之患,就是貴得令人可怕。位於尖沙咀厚福街潮流新食點「H8」,可能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Bali Lili Restaurant」位於「H8」的八樓,主打地道印尼菜,店內裝修、木製桌椅與擺設也甚富東南亞色彩。


「串燒 Lilit」$80


開估了!「Lilit」,其實是印尼的一種烹調方法,即是用肉類捲著香茅一同燒熟而成;除了蝦、魚等海鮮外,羊及鴨肉也可做「Lilit」。這款「Lilit」是蝦肉混魚肉,賣相亮麗討好,尤如「阿凡達」的「火神舞」,燒得香口,香茅味濃郁,可惜肉質則稍欠彈牙。

「峇里海鮮辣醬魔鬼魚」$138




魔鬼魚是東南亞常見的食材,主要以燒作烹調方法,不少人喜愛它肉質嫩滑。燒過後的魚肉仍保持高度的嫩滑,混上峇里海鮮辣醬的,鹹香辣勁兼備,是送白飯的鐵膽。

2012年4月10日星期二

2012-04-10 土耳其 x 印尼私房料理 - I Love Bali

首先鳴謝店方的邀請,朕上星期到了「I Love Bali」進行了是次試菜飯局。


先說說提外話。本人早前有意投資開設韓國餐廳 (相關舊文 2012-01-04 潮食潮玩泡菜國 (一) 特色韓燒牛內臟 / 泡菜料理 ),經過一輪資料搜集及風險評估後,此計劃還是暫時被擱置了,因為經營食肆所需要的心血實在太大,甚麼大牌、細牌、酒牌、排污費、巿場策略、訓練員工、提供優質服務、保持食物質素、面對食材加價、加租壓力,還未計一切金錢的投資。。。真的少一點決心也做不了。早前看過一篇調查,調查了新開食肆一年後的存活率,原來是:

1. 自己由零開始創業的食肆:30%
2. 自行接手別人現成的食肆:50%
3. 經生意轉讓中介公司買來的現成生意:70%

所以現在本人是很佩服一些有誠意的食肆老闆,尤其是一些小店;能堅持經營下去並與食客分享滋味,實在不容易。

好,言歸正傳。「I Love Bali」是一間油麻地上樓以私房菜形式經營的小店, 主打吃土耳其及印尼菜。朕早前收到店方的電郵邀請來試菜,不但沒有人數及菜式的限制,還要求本人不要透露食家的身份,只要如「神秘顧客」般光顧吃飯,在飯後表明正身給予意見就行。光是這點,就已證明店主對自家食物的質素充滿信心,而且也很大方。

乘搭升降機到達 14/F,眼前是一個小小的私房菜空間,約廿個位,很家庭式的風味。

是晩朕遲到,來到時已看到有這籃很生面口的小吃放在檯上,原來它叫「Krupuk」,是一種用魚肉做成的脆片。不知它是否「印尼龍蝦片」的遠房親戚呢?味道是有淡淡的魚味,口感略嫌不夠乾脆,偶一吃之也挺過癮。


(括號內的是散點價錢,以供參考)

「特色土耳其素食炒蛋」($108)

是晩忍痛沒點「加多加多」沙律,就是為了吃這個新奇的前菜。


「土耳其式」的炒蛋就如炒得較稀的港式「番茄炒蛋」,配料加了洋蔥粒、乾蔥、百里香、薄荷葉及橄欖油,味道醒胃,很適合用來塗麵包或伴白飯吃。 同席剛巧有朋友遊完土耳其回來,對這菜的評價是相當像在當地吃到的味道,證明這菜煮功正宗。

「招牌巴東牛肉」($215)

老闆說,印尼很多家庭都會自家弄「巴東牛肉」,而且各有特色;這店賣的是揉合了「尖卑」及「茂物」這兩個印尼地方的地道口味。


牛腩用椰絲、椰水、椰肉同炆三小時,連炆前的醃製準備工夫,需時要五小時,絕對值得高歌許志安的「心血」來表揚廚師的心思。

從來都說不要以貎取人。牛肉外貌「黑嗎嗎」,一放入口,嚐到是濃烈的洋葱、蒜茸、紅椒及椰油香,香辣味濃;牛肉鬆化軟腍,還帶點牛筋位,煮得不乾不韌,超好下飯!還有,大家見到在碟底的可不是煮餸的花生油,而是椰子天然餚出來的椰油。


是晚朕用了薄餅來配這牛肉,同樣很搭配呢。順帶一提,這裡的白飯是免費及可以無限添補的。

「香草煎帶子配自製乳酪」($215)


如「桂綸美」般清新脫俗,巨好吃!帶子肉柔軟,外圍略帶焦香,值得一讚是碟底的牛油果番茄莎莎,令帶子清雅的白調不乏繽紛的點綴,自製的乳酪汁也很清酸醒胃,我個人就非常喜歡這一道菜。

「梅爾辛紅飯釀烤嫩雞」($215)

「桂綸美」過後,即管來個惹火的「瑤瑤」。需要預先定製的嫩春雞,內裡飽滿地釀了味飯,夠吸引了吧?


原隻春雞外表烤得金黃,表面沾滿惹味的香料燒汁,很誘人。輕輕將雞背切開,雞骨脆嫩,內裡的味飯吸盡肉汁,一躍而出。


嫩雞肉滑不溜口,連皮連軟骨吃才夠豪氣,再配味飯同吃,層次感豐富,很精彩。


伴雞同上的都是乳酪汁,味點帶微酸,應該土耳其菜都喜歡配乳酪吧 ?! 朕就覺得不蘸醬汁,光是吃雞的原汁原味就已夠滋味。

「土耳其香草羊柳串燒」($158)

「肉」擺不能,再來個串燒羊肉過過口癮。


先醃很燒的羊肉,邊位微焦,肉質飽滿軟腍,肉內還保持令人歡樂的肉汁;配角的番茄、靑椒、紫洋蔥同樣燒得香口不乾身,色彩繽紛地相間串插,既好看又好吃。

飯後朕表明了身份,並與店主閒聊了一會。原來「I Love Bali」是店主夫婦加兩名親戚合力經營;他本人做了電子工程十多年,太太那邊是印尼華僑,後來合力創業開了這間小餐館,餸菜的味道就是他們在家吃到的風味。那為何又會供應土耳其菜呢?原來店主太太的妹妺嫁了給土耳其人,妹夫就將傳統土耳其菜的食譜及烹飪訣竅傳授給店主夫婦。他們堅持食材認真,特飲用的冰糖薄荷是自家製的,餸菜用的檸檬汁是新鮮青檸,誠意十足。

總結,是日吃到的食物水準高,好吃之餘亦有特色,值得推薦給想試試新口味的朋友。如要說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店裡始終人手有限,縱使店主們已忙得團團轉,出菜的速度還是頗慢,個別菜式的價錢也偏貴。不過能吃到一頓滿足兼且人情味濃厚的私房料理,也能足以彌補了以上的不足。


「我愛峇里島 I Love Bali」
地址 : 旺角登打士街36號恆威商業中心14樓全層 
電話 : 5401 3402



若你喜歡此文,也請你到 facebook 專頁 like 一 like,感激!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為-食-龍-少-爺/198211286900730?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