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沒再來「大班樓」吃飯,上次來仍是在「九如坊」的舊舖。今次多得食友「爐生」幫忙訂位,才有機會在這一位難求,預約極困難 (也不是新鮮聞啦),及搬了新位置後,再來感受它美食的威力。
錦上添花的是 2021 年至今,成為「港澳米芝蓮」一星餐廳,實力已經不容置疑。
今次到訪新店,環境更為寬敞,感覺有些私房菜的格局,當然仍是全場爆滿。
我欣賞這裏不以奢華的食材作招徠,賣的是師傅功架和對傳統中式食材之靈活運用,能將食材配合得出神入化,並體現出神粹靈魂所在。
人齊,開席!由 Welcoming 香檳拉開序幕:
先來小吃「大班樓子薑皮蛋」
皮蛋晶瑩剔透,中心呈溏心狀,保持之前高水準:
頭盤
「山楂梅子脆皮猪尾」
「炭火厚切叉燒拼羊腩片叉燒」
「炭火第一刀」厚切叉燒,來到怎能錯過?加上「叉燒」一向是我吃粵菜之心頭好。
今晚以叉燒配羊腩片,白飯一小碗襯托:
叉燒燒得燶邊香口,色澤金黃油亮,吃下去先具炭香再油脂四溢,軟腍有彈性的肉質,水準之高實在無可挑剔:
羊腩片是薄得來有那份肉感,香而不羶,只得一片的確要慢慢品嚐 XD
「炭燒脆皮熟成鱔」
賣相看似平平無奇,吃進口才見真章:
鱔經過兩星期的熟成,以炭火烤炙,切件奉客:
鱔皮薄脆,鱔肉巨鮮,魚甜全聚焦在肉上,很有驚喜!一件又真的是不夠喉:
「蟛蜞膏柚皮冬瓜」
翻查網上資料,這道菜的誕生原來有些典故。葉一南先生曾記載說:「蟛蜞是一種淡水小型蟹類,蟹身只有拇指大小,產生的蟹膏 (蟛蜞膏) 十分鮮美,是好難得的一種粵菜的食材,以前很多人用,現在香港很少有人再用這味食材了。」
抓住這食材後,他開始思考用什麼菜式去配合才能夠竭盡食材本身的風味。
參考了以前的菜譜,有蟛蜞膏炒飯、蟛蜞膏蒸蛋等等,但卻覺得會遮蓋住蟛蜞膏的鮮美。最終他想到以清淡承托,出了這道「蟛蜞膏柚皮冬瓜」
今晚有幸品嚐到這項菜式。冬瓜是先用蟹汁和蟹湯燴煮,令海鮮味道微滲進瓜中;上面的柚皮用魚湯去煮,令此菜體現味道的變化和層次感。當然高潮位是在這一小件的頂點 - 鋪上濃烈鮮美的蟛蜞膏,在三者統一的海鮮味中,味蕾是有品嚐到濃淡間的相襯,鮮甜美味。完全佩服葉先生的心思!
湯品
「一口湯」
是日靚湯為「薏米冬瓜瘦肉湯」,expresso 杯裝的大小:
湯清甜可口,全是精華,真的每滴都珍貴:
主菜
首先怎不能來重溫招牌「雞油花雕蒸花蟹配陳村粉」?這亦是令我夢牽魂縈的一道菜。
好打卡又好吃,每次來堅必吃,已成為這裏的 「吉祥物」signature,沒吃感覺就像沒來過一樣 XD
今晚人多,點了兩大隻花蟹:
花蟹一如以往新鮮清甜,蟹鉗蟹棒啖啖肉:
味道上我覺得今回雞油花雕汁的酒味沒以前濃,坦白說這有更合我心意,沒有搶去花蟹的鮮味:
自家調製的雞油,加了蒸蜆汁融合:
陳村粉將汁索盡,固然好吃,若再薄一點就更合我心意:
另一個「隱藏食法」,就是叫碗白飯,將花雕雞油蒸蟹汁撈來吃。每人兩小啖,極度鮮味啊:
「魚米粥蝦籽琵琶蝦」
屬於內歛淡雅的菜式,賣相亦具橙色水墨畫的氣質:
新鮮本地琵琶蝦以慢煮方式處理,肉質爽嫩飽滿:
今晚訂到店家新推出的「樟木煙燻黑腳鵝」
原整黑漆漆一大隻,上面放有炸過的香葉,一上枱大家已經聞到濃濃的樟木煙燻香:
鵝皮燻得乾爽薄脆,鵝肉軟腍肉汁有被鎖住,皮肉比例均好,毋庸置疑,料與做法都出色:
我吃了一隻鵝髀,絕不誇口;黑腳鵝皮的燻香酥脆,加上肉嫩,是不能用盡筆墨形容箇中獨有滋味,要親自品嚐才能明瞭:
席間有食友說鵝背及鵝頸比鵝髀更入味好吃。吃了一件鵝背,煙燻樟木香氣深入骨內,肉不算厚,皮帶鵝脂卻豐腴滿溢且油而不膩,有幸來到的朋友記得要訂這個一試 (只要你是吃鵝肉的),否則真的會後悔沒點!!!
蔬菜
「豬皮櫻花蝦燉時菜」
簡單如一碟菜,「大班樓」就是有種魔力令它變得不平凡:
湯頭鮮香順喉,豬皮煮至軟綿,相信處理豬皮有下過一定功夫:
飯麵
「梅乾菜扣肉煲仔飯」
扣肉油脂全滲入做得非常靚的飯底,飯粒粒油潤,啖啖香口:
梅乾菜處理得香而不過鹹,扣肉是入口即溶:
之後有個「隱藏食法」,就是留低飯焦,邀請店員加入蜆肉湯、蔥、芫荽、芹菜粒等,滾成鮮甜泡飯:
呢個做法妙極,我戒緊澱粉質都忍唔住,食咗先講 XD
甜點
「甜品三味」
最後甜品有杏仁茶、桂花糕及杞子雪糕。杞子明目,杏仁茶窩心順喉:
吃到這裏,除了滿足身體上的飽足,最重要是舌尖上的美麗體驗和感受菜式製作背後的心思。作為「亞洲五十大」及「米之蓮一星」,光環當之無愧。下次再有機會再搶到位來光顧食飯,不知又要排到何年何月呢?
「大班樓」
地址:中環威靈頓街198號 The Wellington 3樓
電話:2555 2202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2:00-15:00, 18:00-23:00